资讯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:网站首页 - 资讯动态 - 资讯动态

弘扬红军长征精神 争当有志青少年

来源:强渡大渡河纪念馆 发布时间:2025-04-18 点击次数:109 【字体:    

弘扬红军长征精神  争当有志青少年


红军强渡大渡河历史文化知识进校园系列科普活动



红军强渡大渡河历史文化知识进校园系列科普活动

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

开展红军强渡大渡河

历史文化知识进校园系列科普活动



红军强渡大渡河

历史文化知识进校园系列科普活动


弘扬伟大红军长征精神

争当新时代有志青少年

为纪念红军强渡大渡河90周年,弘扬和传承伟大长征精神,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讲话精神,充分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、全国优秀人文社科普及基地、全国中小学生校外研学实践基地和全国首批“大思政课”教育基地的作用,在县委宣传部、县社科联、县教育局、县文广体旅局的指导下,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组织宣教团于4月7日至4月15日,深入石棉县22所中小学校,开展以“弘扬伟大红军长征精神,争当新时代有志青少年”为主题的红色研学和红军强渡大渡河历史文化知识进校园科普活动,活动共开展22场次,全县1万余名学生参与此次活动。石棉县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王成海到石棉县中学现场指导和参与活动。

此次活动以“赠送一本科普读物、举办一场专题讲座、开展一堂手工活动、举办一场科普展览”的形式来展开,开辟了“学—研—传—践”的中小学生研学和科普活动新路子。



一、知识“造血”,赠送一本科普图书


读书使人明智,读书使人聪慧,读书使人高尚。伟大的理想必定产生伟大的动力,坚定的信仰必然激发不懈的追求和坚强的意志。在县委宣传部、县社科联的指导下,我馆组织力量编印了《中央红军长征越过大渡河》科普读本10000册,免费赠送给全县小学四年级、初中一年级和高中一年级师生,为学生成长输血。

由各校老师们负责辅导学生阅读、诵读,指导学生撰写心得体会,为学生成长造血,使青少年深入了解和重温红军强渡大渡河这一伟大事件,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,厚植爱国主义情怀,把爱国情、强国志、报国行自觉融入到学习成长中,坚定文化自信,坚定理想信念,凝聚青春力量,坚定不移听党话、跟党走。




二、文化“铸魂”,举办一场专题讲座



为进一步讲好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的故事,引导学生弘扬伟大长征精神,走好新时代新长征路,我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把理想信念教育、革命传统教育、民族团结教育结合起来,制作VR视频,研发现场教学课件,在全县22所中小学校举办22场红军强渡大渡河历史文化知识专题讲座,

以图文、音视频结合的方式带领学生“云游”安顺场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地,并开展“红色基因代代传”红领巾云课堂线上学习教育,通过建构“有温度”的课堂,把十七勇士信仰坚定、团结同心、激流勇进的精神融入到课堂教学,激励同学们立足当前,刻苦学习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。

★ ★ ★




三、实践“强心”,开展一堂手工活动

实践是最好的老师。

我馆投入资金7万元定制了“红色文化手工包”,在课堂上开展红色文化手工拼图活动,让学生们亲手完成“红军长征路新图”“强渡大渡河”“翘首木船”“小红军”的拼图任务,

拼图中的长征路线、革命圣地等元素,能让学生将抽象的历史知识具像化,加深对长征知识的理解,铭记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。拼接过程也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与耐心,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当学生完成一幅幅作品后,自豪感与爱国情怀油然而生,长征精神在青少年心中进一步扎根。




四、科普“强智”,举办一场科普展览

强渡大渡河,是长征途中一场惊心动魄、生死攸关的战斗。

在全县20所中小学校举办“大渡河畔英雄多”流动展览进校园专题展览活动。

通过参观展览,生动再现的历史场景,能让学生们真切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,铭记这段不能忘却的历史记忆,深知如今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。从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准时代定位,汲取奋进力量,成为有担当、有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少年。




关于我们

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

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

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

全国中小学生校外研学教育实践基地

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

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

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

四川省廉洁文化教育基地

四川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

四川省优秀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

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

四川省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

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红色教育基地

四川省省级法制宣传教育基地

成都军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

四川省研学旅行实践基地

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基地

2022年度四川省博物馆“十大陈列展览精品”



END



文字  | 黄菲菲 邱建华 周万任

编辑  | 王雅君

初审  | 邱建华 付婷婷 周万任

审发  | 周万任





上一页:没有了下一页:没有了